2023年成考專升本每日一練《政治》10月20日專為備考2023年政治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三個代表”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統(tǒng)一整體。
答 案:對
解 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個方面,而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主要表現在:(1)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是基礎和核心。因為有了先進的社會生產力,才有先進文化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堅實物質基礎,才有滿足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質條件;(2)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發(fā)展先進社會生產力的條件和保證。因為先進文化的發(fā)展,既能為先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又能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3)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我們黨致力于發(fā)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的辯證統(tǒng)一,體現了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統(tǒng)一,保持黨的先進性與聯系群眾廣泛性的統(tǒng)一,完成根本任務與實踐根本宗旨的統(tǒng)一。
2、毛澤東思想就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答 案:錯
解 析: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對思想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符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我們黨前進的思想,是我們堅定不移要堅持的。而毛澤東個人思想僅僅指毛澤東一個人的思想,由于受到具體的歷史條件的限制,有其對的一面,也有其錯誤的一面,我們要辯證的對待。(1)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個人的杰出貢獻和黨的集體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共同構筑的理論大廈。(2)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偉大工程的建設中,毛澤東的貢獻最大、著作最多、水平最高。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個人思想的精華。(3)毛澤東思想又不是毛澤東同志個人的獨創(chuàng),黨的許多卓越領導人都對它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黨的許多重要會議和文獻都豐富了毛澤東思想理論寶庫。因此,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單選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 A: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問題
-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 C: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問題
- D: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問題
答 案:B
解 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哲學是理 論化、系統(tǒng)化了的世界觀。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概括出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是 ( )。
- A: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
- B: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
- C: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 D: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清正廉潔
答 案:B
解 析:1945年4月,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首次歸納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 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和自我批 評的作風。
多選題
1、黨的組織建設主要包括()
- A:民主集中制建設
- B: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 C:干部隊伍建設
- D:黨員隊伍建設
答 案:ABCD
解 析:黨的組織建設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等內容。
2、社會存在屬于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
- B:意識形態(tài)
- C:地理環(huán)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會存在屬于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同時還包括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社會意識屬于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精神生活要素的總和,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主觀題
1、簡述人的價值。
答 案:(1)人的價值即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或意義。(2)人的價值分為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①社會價值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滿足社會或他人物質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貢獻和承擔的責任,簡言之是指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②個人價值是指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社會對個人和自己對自己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系,簡言之是指社會對個人滿足的程度。
③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tǒng)一,即貢獻與滿足的統(tǒng)一。
2、簡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
答 案:感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各個片面和外部聯系的認識,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兩個特點,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是認識發(fā)展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而得到的關于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和內在聯系的認識,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兩個特點,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是認識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之間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1)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對立主要表現在:它們是認識發(fā)展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在內容、特點、形式上都有質的區(qū)別。
(2)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統(tǒng)一主要表現在:
①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聯系的。
A.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沒有感性認識的積累,理性認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論;B.感性認識有待于深化、發(fā)展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不上升到理性認識,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
②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滲透的。A.感性認識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認識中也滲透了感性因素。
論述題
1、試述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及其理論基礎,并說明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
答 案:(1)無產階級政黨群眾觀點的內容是: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2)無產階級政黨群眾路線的內容是:無產階級政黨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一方面要求在一切工作或斗爭中,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并組織群眾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求領導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即在集中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方針、政策,交給群眾討論、執(zhí)行,并在討論、執(zhí)行過程中,不斷根據群眾意見進行修改,使之逐漸完善。總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3)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依據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是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變革社會的決定性力量。按照唯物史觀,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人民群眾在實踐和比較中,尋找能夠帶領自己前進,滿足自身利益需求的領路人。誰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能不斷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誰就能得到他們的擁護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政黨或政權,就擁有了堅定的思想基礎,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誰不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誰就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因此,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4)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重要意義。①它是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顯著標志。②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基礎,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加強廉政建設,克服各種腐敗現象,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具有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集中群眾的智慧和正確意見,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正確的領導。③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是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不斷勝利發(fā)展。
2、試論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及意義。
答 案:(1)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①“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反復思考和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歸根到底,就在于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慮和困擾,歸根到底也在于對這個最基本的理論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搞清這一問題,是為了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②在總結多年來離開生產力抽象談論社會主義的歷史教訓的基礎上,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作了總結性的理論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③根據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中國國情的思考,鄧小平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形成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的意義:
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的科學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時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時代進步和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模糊觀念,擺脫了長期以來拘泥于具體模式而忽略社會主義本質的錯誤傾向。它對于我們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推進改革,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